校友故事丨全国劳动模范刘通:西电让我有了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人物:刘通

刘通,我校97级校友,中国电信安徽公司无线网络优化中心专业技术总监,也是安徽省5G通信领域专家、领军人物,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心动安徽·最美人物”、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安徽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中国长三角地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长三角工匠联盟”首批入盟工匠。多年来,他时刻铭记党员身份,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刘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带着对通信事业的向往,刘通走进了西电的大学校园

熟悉刘通的人,经常这样评价他,“技术功底扎实,分析问题思维缜密,做事情有条不紊”!刘通校友说,这都离不开母校的培养和熏陶。诞生于革命年代的西电,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信息通信人才,带着对通信事业的向往,刘通走进了西电的大学校园,立刻被校园浓厚的学习氛围所吸引,北门树荫下的石凳“一凳难求”,西大楼的自习室“人满为患”,“厚德 求真 砺学 笃行”的校训与“学在西电”的优良学风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西电求学期间,刘通不停的在教室、宿舍、食堂间循环往复,心无旁骛,一心向学,不仅完成了本专业的课程学习,还学习了通信、计算机等多门相关专业课程。刘通还积极参加实验室课题研究工作,不仅培养了创新思维、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工作方法,这些都为他毕业后从事信息通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专业素养。

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刘通校友善于作为、勤于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体现了西电学子优秀的专业素养,获得了身边同事的广泛好评,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电学子不断加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2001届光电子技术专业班毕业留念(第三排左一为刘通)


我的工作,就是让手机信号更好、上网更快,让孩子们都能在温暖的家里上网课

疫情期间,一则“95后藏族女生雪山顶上找网上课”的新闻让刘通印象深刻:“由于家里没信号,这个女孩每天要爬30分钟雪山找信号上网课。而我作为一名网优工程师,我的工作,就是让手机信号更好、上网更快,让孩子们都能在温暖的家里上网课。”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刘通是“80 后”,2001年从西电技术物理系光电子技术专业毕业后便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在通信领域一线已经工作了20余年。从2G时代到5G时代,刘通在交换机房通宵值过班、在通信基站干过设备维护、在客户家中测试无线信号、在城市楼顶勘察过站点、在大数据中淘过“宝”……二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辛苦可想而知,但他从不抱怨。他常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做,好网络是细心打磨出来的!”一个人抱着一台电脑,电脑上插着密密麻麻的设备,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来回地跑。这,就是网络优化技术人员曾经的日常测试场景。

那时候,网优人员70%的精力花费在网络测试、找问题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辛苦不说,效率也低。这个问题刘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我就想能不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像中医治未病一样,网络也能治未病,在影响用户使用之前先发现问题,未雨绸缪将问题化于无形?”说干就干,刘通带领他的团队,经过近2 年的技术攻关,一套由异常用户甄别、异常小区分析、规模DT测试、规模CQT诊断等四大模块构成的先于用户发现问题体系研发成功,这在业界还是首创。

通过对无线网络的深度分析和智能监控,从蛛丝马迹发现网络隐患问题,在用户感知到网络问题之前即自动启动网优流程。“这项成果的应用,让网优人员的主要精力由发现问题转变为处理问题,直接解放了50%以上的工作量。”刘通说,发现问题的数量变少了,处理效率变高了,用户的体验感也自然提高了。

刘通在无线网络优化现场(左一)


我们排查干扰信号,就跟谍战片中侦查特务电台相似

如今,打电话、发微信、扫码支付、疫情防控健康码、直播带货……百姓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手机,手机信号好不好关系到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生活中,偶尔会有非法的干扰信号影响用户正常上网,这就需要网络优化工程师去排查干扰。

“我们排查干扰信号,就跟谍战片中侦查特务电台相似。”刘通打趣道。由于城市中高楼林立,无线电信号异常复杂,想要定位,往往需要网优人员到制高点进行定向测试。“别人走路看‘地’,我们走路看‘天’,看楼顶找天线已成为我的职业习惯。”刘通说,为了排查一个干扰,他们经常要爬十几栋楼才能找到疑似楼宇,还要背着设备逐个楼层排查,才能精准定位到房间。因此,干扰排查不仅需要深厚的技术“内功”,还需要一个好体力,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

让刘通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某单位办公楼附近存在信号干扰,但这个干扰源却相当诡异、飘忽不定,始终无法定位。刘通接到支撑需求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通过对海量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其中规律——这个干扰源不仅会在网络里捣乱,而且好像还会跑。于是,他带着测试仪表,在办公楼附近“蹲点”,终于“逮到”了一辆外出回来的越野车。司机得知来意也恍然大悟:“自从单位给车上装了GPS定位,我开车的时候经常接不到电话,一直搞不清楚是什么原因!”“狡猾”的干扰源终于被成功排除。在这个案例的基础上,刘通总结形成了移动性干扰源排查操作法,在多起类似场景的干扰排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保障用户通信质量提供了一件利器。

刘通在楼顶进行干扰排查测试


关键时候,刘通总是能靠得住、顶得上

从2G到5G,通信行业的技术迭代更新,网优技术能否跟得上,直接影响用户体验。而深扎一线,爱钻研、勤思考的刘通在无线网络质量提升方面的创新远不止这些。2019年是我国5G商用元年,中国成为5G技术领跑者,这也意味着5G网络建设无经验可循,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破解难题,刘通牵头运营5G人才工作站,集约调用全省无线网专业骨干27人开展5G技术攻关,组织实施了九大工程实践创新课题研究,输出创新成果30余项,填补5G网络建设、维护、优化等多项空白。他牵头研发5G自主开站工具箱,实现关键参数智能规划、南向自动开通、开站质量大数据质检,5G基站开通效率提升40%,建立了安徽公司在5G自主开站领域的领先优势。

此外,5G大量采用了新技术,导致耗电量大幅增加,达到4G基站的3.5倍。5G网络如何实现低碳运营,刘通也在不断研究。他带领同事们开展技术攻关,自主研发了基站智能节能平台,创新软节能、硬关断协同基站智慧节能算法,实现12种场景节能策略配置和应用,一套平台兼容了多厂家的基站设备,节能效率达26.4%。

“关键时候,刘通总是能靠得住、顶得上!”时任中国电信安徽公司无线网络优化中心总经理严国忠说,把技术难题交给刘通,他总能啃下“硬骨头”,交出超出预期的答卷。

刘通在创新工作室开展5G创新课题研究

“通哥”不仅自己爱学习,还开展“传帮带”,带领大家一起向前

在同事们眼中,刘通是个没有“架子”的人,对待同事很亲切,大家都喜欢叫他“通哥”。“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极快,‘通哥’的桌上一直有很多前沿书籍,让我们很钦佩。”刘通的同事们介绍,“通哥”不仅自己爱学习,还会积极开展“传帮带”,带领大家一起提升,现在已经形成了不断学习自我提升的风气。

刘通一直致力于通信网络运营技术创新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很多刚进公司的技术人员也不断长大,逐渐成为技术能手。他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持续开展岗位创新。先后完成4G无线网络多项创新课题攻关,比如:春节话务大数据预测,支撑网络精准扩容,每年节省千万元级建设投资;“网随人动”大数据智能规划,将规划工作量由平均7周降至2周;无线GIS服务前置,将无线大数据能力输出,支撑客服、客支投诉预处理;创新开展4G与WiFi协同,借力家庭宽带WiFi分担4G流量,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扩容成本。

其领衔的刘通劳模创新工作室,2016年被安徽省总工会授予“安徽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2019年被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总工会联合授予“中国长三角地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称号。

近年来,刘通创新工作室还取得17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国家软件著作权,11 项中国电信集团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创新成果贡献奖,93项创新/微创新成果在集团、省公司获奖,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篇。

2019年,刘通举办5G专题技术讲座十余场、“千人千万燎原计划”5G培训23期,推进全省5G专业人才培养和5G知识普及,打造了一支掌握5G核心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无线人才队伍。

刘通应邀参加中国长三角地区工匠联盟发布活动

“走进西电门,就是西电人”,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当下,不负韶华,未来可期!

刘通所从事的移动通信专业处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沿,从1G到5G,每10年左右就会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出现,有人问他“你是怎么保持一直走在技术前沿的?”他说“母校对我的培养,让我有了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底气,西电不仅教给了我专业知识,更是培养了我持续学习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认真工作的态度,这让我受用终身,面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才能够得心应手!”毕业二十多年来,还一直记得当初刚进校门时,宿舍旁边悬挂的标语“走进西电门,就是西电人”,西电人的基因已经深深烙在了骨子里,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也希望还在西电学习的学弟学妹们能够珍惜当下,学好本领,不负青春、不负梦想,未来可期!衷心的祝福母校越来越好!

2018年刘通校友在母校留影

(编辑:余修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