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捐赠 | 1965届校友王天全家属向学校捐赠12枚珍贵奖章

7月1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史馆再添珍贵藏品。一个月前,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收到一份特别的捐赠,1965届校友王天全的儿子,专程来到三馆,捐赠其父亲的12枚珍贵奖章及证书。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章……每一枚奖章都凝聚着王天全校友不屈战斗的革命精神!

“继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这是王天全校友儿子来捐赠父亲珍贵档案时最常说的一句话。“这些奖章都是父亲拿命换来的,每一枚都非常珍贵,但我想着,放到学校校史馆,让父亲母校的同学们可以看到这些历史的纪念,看到先辈奋斗的艰辛历程,比放到我们家中意义重大得多!”

据王天全儿子讲述,王天全校友1947年入伍,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跟随秦华礼学习电台报务,1951年2月赴朝作战,军长韦杰,师长王诚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军司令部电台报务主任、电台队长。

曾参加板门店谈判的通信工作。196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五系高级工程班第四班。

王天全两次在西电学习,一次是1948年3月在河北获鹿县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学习,一次是1961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高级工程班学习,与西电有着特别的缘分,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到西电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才培养的一些缩影。

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无线、有线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学专科学校。军委三局局长王诤兼电专校长、政委,副政委杨邨,副校长韩克树,教育长林爽,副教育长周石夫。校办主任师崇谦,政治部主任贺伯升、副主任李振纲,教育处长周石夫,总务科长赵怀琴。

▲华北电专旧址陈列介绍(西电档案馆馆藏)

一大队队长杨杰,副队长高飞,副政委杨明;二大队队长秦华礼,副队长吴希圣;三大队队长刘凯,副队长冯云琴,副政委刘梦远;四大队队长周石夫;干部训练班教务主任柳仁甫。

学校集中了大批通信教育干部及教员,全校师生1500余人,学员1119人。其中王天全就在二大队跟随秦华礼学习。

▲华北电专二大队三、四、五、六队毕业学员留影(西电档案馆馆藏)

华北电专由多所学校合并组建:

1948年,晋察冀电专迁到河北获鹿县,驻在距石家庄20公里的大李庄、符家庄、张家庄、杜家庄几个村庄。接到上级指示后,电专即着手进行迎接兄弟学校的准备。合并来的有以下5个单位。

1945年抗战胜利后,10月在河南武安(现河北)南同会村,成立通校,校长吴泽光(兼),梁骥、叶云章、林伟、贺伯升、秦华礼、张振文等都担任过学校的领导。1947年年底,通校招收第三期学员全校师生400余人。学校设行政处、教务处、总务科,主要培训报务及有线通信人员。

1948年5月,奉命与晋察冀电专合并,全校师生在政委秦华礼、副政委贺伯升、副政委张振文带领下,经过13天的行军到达获鹿。

晋绥通校在1948年一分为二,一部迁至临汾,改为西北通校,后迁西安长安县韦曲镇;原延安通校、军委三局的部分人员,随军委三局迁至河北建屏(平山)县,成立军委三局通信队。队长高飞,教务主任柳仁甫。学员分为两个队,队长为钟尚清、邹青山。1948年6月,奉命与晋察冀电专合并,6月前后分两批到达获鹿。

1948年1月,军区为了培养通信参谋人员,在武安县陶冶固镇成立参谋训练队。队长何轰,指导员贾x伍,学员70余人。1948年4月全队参加从邯郸至石家庄的长途线路施工,施工完毕,全体人员调到华北电专。

1947年3月,军区为了培养维护使用广播电台的技术人员,举办了机务队,学员50人,由钱文极同志讲课。训练队成立不久,1948年5月,并入华北电专。

  在延安的联司通信队气象班毕业后,一些教员到了军委三局组成气象台,1947年随军委三局到了河北平山,1948年在张乃召同志的带领下,合并到华北电专。

▲华北电专旧址-教室、库房(西电档案馆馆藏)

王诤同志在华北电专开学典礼上,根据革命通信工作的多年经验,确定学校除贯彻抗大的校风外,还提出:

①养成英勇顽强不怕困难、坚决完成任务的精神;

②养成一丝不苟、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

③具有任劳任怨、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

④要有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和保密作风;

⑤好学上进,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

⑥要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这些要求都成为学校的规范,一批批学生结业出校以后影响到终生的工作作风。

根据战争条件下的特点,教学原则是:

①教育为革命事业服务,革命的需要就是学校训练任务。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考虑战时不可能有安全环境、充足的设备及物质条件,所以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有过高的要求。

③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不可能偏重于理论,因为战时学制不可能太长。同时在学校必须掌握必备的知识,因为在战争中不能有在工作岗位上学习的机会,教学必须学用一致。

④深入浅出,在巩固基础上提高。

⑤讲究效率,分秒必争。

⑥照顾多数。

⑦逐步向正规化过渡。

以上原则在实际中得到贯彻。

1958年学院由张家口迁到西安后,指挥系增设了高级工程班,任务是培养具有研究、制造能力的通信工程技术领导干部。学制五年,招收军队高级指挥干部按照工程系的教学计划培养。

五六十年代,学院指挥系培养指挥干部,搞技术的是无线系、有线系和雷达系。不同于现在一个系里有很多专业,当时一个系里只有一个专业。而且当时每个班的人数也很少,只有四十到五十个人,整个学校也只有一千人左右。

▲高级工程班人员名单(西电档案馆馆藏)

第一届入学的学员都是中校和上校军衔的干部,不少都是原来经过长期革命战争考验的各大军区通信主任一类的干部。樊昌信被安排去主讲“无线电多路通信”这门课程。当时他的军衔是大尉,比这批学员的军衔低得多。

但是,学校领导对这批学员要求很严格,要求他们必须尊重教员,上课要给教员敬礼。他们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对年轻教员非常尊敬和有礼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五系高级工程班第四班毕业合影

(西电档案馆馆藏,第二排左5为王天全)

王天全的一生与西电紧密相连,他的经历是西电人才培养特色的生动体现。在战争年代,通信人才的培养展现出了紧迫性、实用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孕育了一代代坚韧不拔、勇于创新、并怀有高度责任感的通信战士。

王天全校友的一生,正是这些精神品质的完美诠释。这一枚枚奖章不仅镌刻着王天全校友的功勋,也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成效的肯定,希望这些荣誉能够激励更多学子追随他的足迹,继续发扬西电的优良传统。

王天全,山西省沁河县四维村人,1928年2月生。抗日战争中参加儿童团。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军入伍,进入河北省武安县通信学校,后随秦华礼教官合并到华北电专,毕业后在18兵团司令部通信处任报务员。参加多次战役,1951年随志愿军第60军入朝作战,曾参加板门店谈判,1953年停战协议签订后回国受到毛泽东主席及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授予“人民功臣”称号,当时职务为志愿军第60军军部电台台长、报务主任。1960年到196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五系高级工程班第四班学习,毕业后回原部队南京军区第60军181师任后勤部副政委。2023年3月27日葬于南京雨花台功德园红星园将校墓区。

参考文献:

[1]朱仕朴. 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军队通信教育史[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2]樊昌信.樊昌信教授校园纪事——清华、北大、育英、西电与我[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编辑:樊垚)